綠水青山“處處金”
多年來,延安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持續植樹造林,開展鄉村旅游,發展特色經濟,實現了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華麗轉身。延安的綠水青山越來越美,金山銀山也越做越大。
1 生態變產業,村民收入翻了番
金秋正是收獲的季節,在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的一片果園里,紅彤彤的蘋果掛滿了枝頭,村民們正忙著摘蘋果。今年59歲的村民高海玲告訴記者,這是村集體果園,來這里摘蘋果一天可以掙100元。另外,她家還有17畝果園,今年套了19萬個果袋,預計收入20萬元左右。在村集體果園務工,不僅能多賺一份錢,還能照顧家里,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安塞區高橋鎮一級主任科員、南溝村駐村干部張光紅介紹,現在的南溝村,春可以賞油菜花,秋可以觀格?;?,山上有生態農業示范園,山下有生態木屋酒店,市民可以休閑垂釣,也可以騎沙地摩托。今年暑期他們還搞了南溝夜間燈光秀活動,現在的南溝已經成了延安市民的旅游打卡地。
南溝村有如今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于“三變”改革。2015年,村黨支部積極動員全體村民參股入股,黨支部牽頭創辦的南溝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和安塞格?;ü壬鷳B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與惠民公司共同建設南溝生態園、停車場、蘋果園、櫻桃園,建立起了村集體、企業、群眾之間緊密的收益鏈接機制。村集體通過“三變”改革,每年增加收入10.5萬元,村民每年人均增加收入近萬元。“三變”改革不但讓村民變成了股東,還讓村民成為了產業工人,真正實現了村民、村集體和企業三方共贏。
近年來,南溝村實現了從荒山荒坡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蛻變,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4653元增長到2021年的1.75萬元,由過去的省級貧困村,蛻變成了戶戶有產業、人人有活干的振興示范村。
2 村莊變景區,群眾腰包鼓起來
近年來,白馬灘鎮立足鄉村振興,打造集休閑、度假、康養、露營、采摘、文化民俗等為一體的“印象圪嶗”田園韻味休閑旅游鄉村,實現了農村變景區、農產品變旅游商品、農民變旅游從業人員的巨大轉變。2019年,神玉村被評為陜西省鄉村旅游示范村,一座顏值與內涵并存的小鎮正在煥發新活力、展現新面貌。
“這幾年,我和老伴經常參加團隊游,基本都是去云南、內蒙古等外省,比較遠。今年在黃龍縣白馬灘鎮神玉村就體驗到了康養之樂,明年我還要帶更多姐妹來這里的農戶家多住幾天。”來自寶雞的游客李香蓮對神玉村的旅行體驗贊不絕口。
據了解,康養基地的打造極大地豐富了白馬灘鎮旅游業態,提升了“印象圪嶗”景區影響力,將群眾鑲嵌在了生態旅游經濟的產業鏈上,讓群眾依托旅游成功轉型,助力了鄉村振興發展。
劉增民就是白馬灘鎮發展鄉村旅游的受益者之一。借著“印象圪嶗”這塊活招牌,白馬灘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共同幫他出點子、搞策劃,經過一次次的探索、設計和規劃,他家的農家樂生意也紅火了起來。
“我這個農家樂,夏季旅游旺季期間,3個月能掙5萬余元,不僅不耽誤家里的其他農活,還可以就近務工,一年收入10余萬元不成問題。”提到自家的農家樂,劉增民臉上的喜悅藏不住。
近年來,白馬灘鎮依托美麗鄉村建設,根據自然、人文、歷史等優勢,整合圪嶗村優勢資源,建設特色精品民宿,打造特色鮮明的“印象圪嶗”,建成了6家特色農家樂。同時,該鎮借助鄉村大舞臺、漂流藝術節、啤酒音樂節等系列活動,增加游客量,村民通過特色小吃、特色農產品銷售等,實現經濟增收,使鄉村休閑旅游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除了旅游業,白馬灘鎮還按照“旅游產業支撐、主導產業提升、特色產業補充”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打造蔬菜、野韭菜、野山蔥等采摘園100畝,羊肚菌種植園20畝,將采摘農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滿足游客們的不同需求,增加農戶收入。
3 “被子”變“票子”,空氣能賣好價錢
昔日的吳起縣是何模樣?在吳起縣退耕還林展覽館中可以找到答案。作為中國唯一一個以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為主題的展覽館,這里記錄了當地退耕還林前的生態樣貌。
開荒種地、過度放牧、亂砍濫伐等人為破壞,曾讓吳起縣的生態環境陷入“邊治理,邊破壞,治理趕不上破壞”的惡性循環。為破解生態困境,吳起縣積極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做到“無林造林、有林撫育、疏林補植、退化修復”,讓昔日黃土地逐漸“披綠”,生態環境持續優化。
作為“全國退耕還林試點示范縣”,吳起縣堅持退耕還林、封山禁牧、綠色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優美、產業興旺的康莊大道。“十三五”以來,吳起縣已完成營造林71.6萬畝,完成新一輪退耕還林21.3萬畝;已完成退化林修復8.4萬畝,退耕地森林撫育87.6萬畝。目前,吳起縣林木綠化率達40.9%,林草覆蓋率達72.9%。
2月24日,受吳起縣政府邀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西北調查規劃設計院一行來吳起考察商談林業碳匯項目。經過三天的考察和相關資料收集查閱,西北調查規劃設計院與吳起縣林業局簽訂了吳起縣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合作協議。
“國家碳匯林政策讓‘被子’變成‘票子’,是鼓勵地方積極發展生態的有力舉措。”吳起縣林業局局長崔江勇說。近期,該局正在積極研究政策,主動與相關部門單位對接,努力讓綠水青山變為真金白銀。
“碳匯林預計可為吳起縣每年帶來2200萬元的收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西北調查規劃設計院碳匯處處長徐干君算了一筆賬,根據國家政策,碳匯林主要參考的是近八年來的新造林情況,經過研判,吳起縣八年來可用碳匯林70萬畝左右,每畝可產0.8噸碳,每噸碳大概40元左右,這2000多萬元的收入便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實寫照。(記者 鄭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