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蘋果:豐產又豐收 后整理立功
“老郝,這是今天拉的第幾車了?”
“第七車,下午還有三四車了。”
11月17日,在延長縣張家灘鎮楊家村的果庫里,陜果集團延安蘋果公司正在集中采購村民的蘋果,收購員席鑫邊登記蘋果型號邊和果農說著今年的收成。
從零星種植到規?;N植,從規?;瘮U張到提質增效,從坐等客商上門到主動出擊,從混級混價銷售轉變為分級分價銷售。借力“后整理”,400萬畝蘋果已成為延安農業的第一主導產業,產量達370萬噸,產值近200億元,全市近百萬人從事蘋果產業相關工作,農民經營性收入的一半都來自蘋果,蘋果樹成為延安農民的搖錢樹、幸福樹。
蘋果映紅百姓新生活
進車間,告別“論堆賣”
種了7年蘋果的郝宏林,卸完一車蘋果又忙著趕下一趟,雖然辛苦,但他的1.5萬多公斤蘋果全部被陜果集團延安蘋果公司統一收購,這讓郝宏林格外開心。
而此時開心地不僅有郝宏林,還有楊家村的所有果農們。早在年初,陜果集團延安蘋果公司就和楊家村的果農簽了訂單,助力全村果農銷售蘋果。
由于平時果園管理到位,加之果價高,果農楊彥林今年也是增產又增收。“今年的收入相當不錯,粗略算了下,至少能賣個十三四萬塊錢吧。”
好蘋果不僅僅是種出來的,更是“選出來”“賣出來”的。
2017年以來,延安深刻分析國內外蘋果產業發展趨勢,創新提出了蘋果產業后整理戰略決策,先后出臺《關于全力推進延安蘋果產業后整理工作的決定》《2018-2020年蘋果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等4個文件,著力在蘋果分級分揀、個性包裝、冷藏冷鏈、品牌營銷等各個環節上下功夫,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蘋果附加值,助力延安蘋果實現二次騰飛。
在洛川縣石頭鎮牛天咀村,果農王小云算了一筆賬,去年他家共產了1萬多公斤蘋果,分級分選后,80#蘋果每斤賣了3.8元,75#蘋果每斤賣了2.8元,70#蘋果每斤賣了2元,65#蘋果每斤賣了1元,全部蘋果以2.65元/斤的均價賣了71787.5元。王小云說:“如果按通貨賣,我的蘋果每斤只能賣2.2元,平均每斤少賣0.45元,而通過分級分選,我家增收了12177元。”
長期以來,田間地頭“按堆賣”的蘋果銷售模式讓果農吃了不少虧。而如今,搭載著蘋果后整理的“高速列車”,果農們從以前的田間地頭賣通貨,轉變為現在的分級分價銷售,收入不斷增加。
全鏈條,售賣四方“全程鮮”
12月8日,在第十屆陜粵港澳經濟合作周·陜粵特色農產品(廣州)展銷推介活動現場,廣州市民何少正在品嘗著延安蘋果。“哇,啲嘢好正,好食到舐舐脷?。ɑ浾Z:食物很美味)”
而這些美味的蘋果都源自延安4.0高端智能選果線的精挑細選、冷庫儲藏和冷鏈保鮮。
智能選果線,能迅速將蘋果按照大小、色澤、糖度等分成不同等級,分級、分價銷售。而冷庫,可以更好地為蘋果“凍齡”,即使放上一年再拿出來,還和剛摘下來時一個樣。
9月27日,第十三屆中國陜西(洛川)國際蘋果博覽會一次性簽約大型訂單23.5萬噸。“‘后整理’整出了高品質。”洛川延剛經貿果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郝延剛說,“正是因為智能分選保證了果品的一致性,我們才能不斷拿下大訂單。通過指標組合,選果線可以將蘋果分成十幾種不同的等級,而且同一等級的蘋果品質、口感基本一致。
洛川縣是延安市蘋果面積最大、發展蘋果產業最早的縣。在這里,近70%的蘋果在采摘下來24小時內即可就地入庫,果農待價而沽,實現利潤最大化。不僅如此,洛川縣還建立了日配送能力達200噸的冷鏈運輸車隊,確保新鮮的蘋果在最短時間內送到顧客的餐桌。
近年來,隨著全市蘋果的基地規模持續擴大,后整理也在有序推進,智能選果線達到103條,新增冷氣庫74萬噸,總儲能達到147萬噸,建成冷運公司21家,配置冷運車110輛,冷運能力達到2727噸/次,基本實現了周年供應,帶動果網、果袋、紙箱、有機肥等加工企業達123家。延安蘋果、洛川蘋果的品牌影響力也在持續提升,今年,延安蘋果、洛川蘋果雙雙榮獲蘋果區域品牌聲譽10強和中國蘋果產業榜樣品牌。
觀念變,好果賣好價
隨著蘋果產業后整理的有力推進,延安蘋果實現了由混級等價銷售向優級優價銷售的轉變。
更重要的是,通過現實的效益對比,廣大果企和果農的思想也在發生深刻轉變。2019年,我市蘋果分級銷售比例達90%。
寶塔區柳林鎮孔家溝村的石海軍,正是在政府各項政策支持下,率先修建了小冷庫,順利乘上了后整理的“東風”。
“以前沒辦法儲存,早早就把賣蘋果賣了,價格都是果商說了算,基本上賣兩塊多就不錯了?,F在,我們上選果線分級分選,把優質蘋果存進冷庫,自己有了定價權,算下來一斤能賣個八九塊。”石海軍說,2019年,他的蘋果經過分級分選銷售了2萬多箱,收入將近300萬元,每箱均價130元至140元。
蘋果產業后整理更是讓延安蘋果穿上文化的“馬甲”,插上品牌的“翅膀”,蘋果小品、說書、動漫、短視頻等文化產品紛紛亮相,“延安有我一棵蘋果樹”風靡全國。果農、合作社、企業紛紛加入直播大軍,將延安蘋果賣往世界各地,不僅有效保障了果農穩定增收,還提高了延安蘋果產業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看著手機、坐在電腦前就能賣蘋果,以前果農們不敢想的場景,現在卻成了延安“蘋果圈”的一種風尚。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延安蘋果,皮薄肉厚,可以帶皮吃……”在寶塔區柳林鎮新茂臺村,果農劉云正在通過手機直播延安蘋果。
劉云從16歲就接管了家里的果園,種了23年蘋果,從市場零售到整車批發,再到直播帶貨,用他的話說蘋果價格可謂是一路長虹。
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2019年,劉云通過直播就賣了400多萬元的蘋果。劉云說:“這都得益于蘋果產業的后整理,上了智能選果線,經過冷藏冷鏈,有了個性化包裝,更有延安蘋果這個品牌,客戶就放心買我們的蘋果,收入自然就上去了。”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延安通過蘋果產業后整理,在分級銷售、倉儲、營銷等方面帶動產業累計增收97.98億元,且逐年增加,為全市百萬果業從業人員人均貢獻9798元。
冬日的陜北,在重重嚴寒包裹中,辛勤的果農依舊在果樹間播灑汗水,笑迎來年蘋果紅滿枝頭,果香四溢高原大地。(記者 劉小艷 王垠山)